法制晚報訊 2013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以及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都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
  政策釋放出的信號,讓投資者們看到了農業“紅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農業投資額為6792.38億元;2012年中國農業投資額為9004.26億元;2013年截至11月中國農業投資額為10642億元。
  “之前資本進入農業更多集中在養殖業,隨著土地流轉逐步放開,種植業也逐漸有資本進入,比如東方集團[1.04% 資金 研報]擬定增募資近50億投建現代農業產業化項目。”廣發證券研究員王乾說。
  農地已成為資本覬覦的對象。“大型企業經營市場化農產品[0.63% 資金 研報],若能夠經得住前期虧損,就會有豐富的回報。”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稱,企業統一經營農業的門檻是土地,只要拿到大面積的土地,就一定會賺錢。
  很多先行者都把果品作為進軍農業的第一站,並迅速獲得成功。在中國果品以及其他農產品市場上,一直以小規模農戶分散種植為主,鮮見有知名度的品牌。
  本來生活網2013年11月5日開始預售褚橙,不到一周,已經賣出200噸褚橙。這個數字超過了網站2012年全年的銷售量。
  褚橙是85歲的前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歷時十年種出的橙子,褚橙的熱銷不僅意味著褚時健人生的轉機,也讓眾多投資者對新農業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但投資農業、養殖業,對從未涉足農業的企業家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磊宣佈養豬五年後,“丁氏豬肉”至今未見蹤影。2013年12月4日,網易就其養豬計劃公開回應稱,“我們確實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養豬中所面臨的問題,農業對於網易真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複雜的供應鏈管理的確不是網易的強項”。
  全產業鏈改造
  聯想已經在農業投資上耗資十幾億,其中,併購資金全部來自聯想控股。2012年10月,聯想收購了青島沃林藍莓果業有限公司。隨後,他們用一年的時間,投資2.5億元,在山東、遼寧、四川、湖北等地建成總面積逾1.5萬畝的規模化藍莓基地。
  到了2013年2月,聯想在成都又收購了四川中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改造成中國最大的獼猴桃種植企業。
  兩個月後,他們在智利收購了五家種植企業。由此,佳沃陸續在山東、四川、陝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建立起規模化的藍莓和獼猴桃示範園,並擁有南美洲和澳洲的種植基地。
  佳沃集團總裁陳紹鵬向南方周末記者稱,“快速是聯想一向做事的風格。”他認為,“整合”這一步驟並非每個企業都適合做,因其包含著諸多挑戰,但這是聯想的優勢。
  “我們剛剛把錢投入下去,不太可能賺錢。”陳紹鵬說,農業的經營周期大概10年到15年,真正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盈利,需要10年左右。
  “水果行業規模大,符合消費者的健康消費趨勢,潛力很大;其次,水果行業缺乏品牌,聯想能快速搶占這塊空白。”陳紹鵬介紹。
  “但也許在三五年以後,當業務模式的競爭力足夠強大之際,我們會轉向做主流的、大眾化的產品。”他說。
  以聯想為代表的大資本普遍採用全產業鏈佈局,產銷協同,從而改變了中國傳統小農經濟形態。這正是資本為農業帶來的最大變革。
  但另一些小投資者則將目光鎖在了農產品流通銷售環節。
  (原標題:他們為什麼都下鄉搞“農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10ccsn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